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3篇
  免费   1963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林业   1371篇
农学   521篇
基础科学   853篇
  1035篇
综合类   4204篇
农作物   308篇
水产渔业   441篇
畜牧兽医   2423篇
园艺   204篇
植物保护   327篇
  2025年   86篇
  2024年   268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338篇
  2020年   351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56篇
  2017年   382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377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492篇
  2012年   701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535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549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385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7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调查以商丘地区的养殖企业为主,旨在了解近年来商丘地区畜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河南省商丘地区的畜牧业因其独到的地理位置,依托资源优势,主要以猪、牛、羊等动物的养殖为主,且有规模不同的饲养方式,养殖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2007,2008年);养殖业存在发展资金不足、品种良种化程度低、饲料资源和种类单一、生态健康养殖理念缺乏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992.
993.
本文通过更新观念、人员素质创新、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创新、体制创新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创新在农机监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4.
995.
退耕坡地系统属于退化土地生态系统,大部分是毁林(草)开荒形成的,是人为加速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逆行演替而形成的低产脆弱的生态系统。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与恢复,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重建的理论基础是生态演替和人为设计理论。退耕还林(草)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定向加速景观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评价退耕地的生态经济效益是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评定项目是否实现预期目标、项目的产出、效果和影响。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景观尺度与等级理论、景观空间格局与异质性理论、景观演化与干扰理论探讨了退耕地生态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6.
The teleost pseudobranch, a reduced mandibular gill arch, morphologically closely resembles a gill hemibranch. It consists of several filaments bearing numerous lamellae. The vascular system of the pseudobranch also matches that of a gill, with afferent and efferent filamental arteries and the lamellar blood space. Despite the pseudobranch’s gill-like appearance, however, a gas exchange function is excluded in many teleosts by overlying opercular epithelium, effectively eliminating diffusional exchange with the external medium.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pseudobranch is still unknown, though its conspicuously close association with the ocular choroid rete mirabile, a structure supporting elevated oxygen partial pressures in the eye, suggests a role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oxygen secretion into the eyes of teleost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new stereological data on the pseudobranch of rainbow trout (average weight: 478 ± 114 g, x ± SD, n = 12). The total Cavalieri volume of the pseudobranch was 46.4 μl (97 μl kg−1), consisting of lamellae 49%, connective tissue 43.8%, large blood vessels 4.5%, filamental cartilage 2.3%, and central venous sinus 1.3%. Lamellae were comprised of pillar and pseudobranchial cells 81%, blood space 12.3%, and lacunar tissue 6.4%.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blood space in the lamellae was 12.2 cm2 (25.5 cm2 kg−1), and its volume was 2.81 μl (5.88 μl kg−1).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pseudobranch’s potential for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requiring a high surface area or surface-to-volume ratio, i.e. ion transfer, gas exchange and other regulatory processes. Mor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unction of the pseudobranch, however, has to remain subject of future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997.
480只1日龄北京红鸡蛋用母雏随机分为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玉米-豆粕型试验日粮分为3个磷水平,即TP=0.5%、0.6%、0.7%,在TP=0.5%时,每公斤日粮分别添加500FTU、750FTU、1000FTU植酸酶,在TP=0.6%时,每公斤日粮分别添加500FTU、750FTU植酸酶。结果不同处理间0~6周龄雏鸡平均日增重差异极显著(P<0.01),而日饲料消耗量及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从血液指标看,不同处理间血磷、血钙、碱性磷酸酶(ALP)差异均不显著,但血磷低的处理组,一般ALP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98.
预应力砼箱型连续梁支架法现浇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满布支架法和梁柱支架法分别提出了混凝土箱梁现浇施工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并建立了受力分析模型,阐明了分次浇筑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会在混凝土内产生残余应力,可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浇筑顺序减小残余应力。  相似文献   
999.
决策支持系统是现代农村科普的有效途径,农业本体论是在农业术语基础上组成的知识集成系统。构建基于本体的农村科普决策支持系统要注意对现有软件调查分析研究,科学设计开发应用软件,全面做好各类信息数据建设和数据挖掘研究,经过运行测试后正式上网运行,并做好维护更新,保持系统的长期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00.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实现建设用地安全利用,保障“住得安心”的关键,其工作成效受到技术发展与环境管理的双重影响,其中联动监管的系统性和衔接性至关重要。国家及各地针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进行了诸多尝试,通过地方立法、规范性文件、技术标准等多种形式,在部门职责划分、过程监管、准入管理等方面不断细化和规范,有效管控了污染地块环境风险,但联动监管的全面性和衔接性尚有待进一步提升。本文在分析建设用地自然属性、社会经济属性及土壤治理修复特殊性等特点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目前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工作现状、典型问题和优化建议。总体上,各级地方在国家制度体系框架下,重点从细化监管范围、制定实施细则、强化监督落实等方面落实国家相关要求,剖析了联动监管范围不明、规划考量力度不足、土地流转嵌入不深、地块信息集成不够等问题,并从明晰监管范围、融合土地规划与土壤修复、细化土地流转工作要求、国土空间“一张图”、多手段强化监督管理等角度提出了部门联动的制度优化建议。未来可从精准化监管、绿色低碳修复转型和提升土壤污染数智化水平等方面深入研究,有效提升联动监管综合成效。研究可为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的联动监管制度完善以及有效保障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